查看原文
其他

重庆支边青年,已走过50年!

点击关注👉 知青情缘 2024-02-02


转载自公众号:渝湃UP


文/图  渝湃UP主编:黎胜斌

-1-

你知道什么是“知青”吗?

什么是“新三届”?

我想,作为现在90后,00后的年轻人,在面对这些词语的时候,他们会给出一些不一样的答案,也会有一些想象。

或许,都不那么深刻和具象。

"知识青年",简称知青,广义上指有知识的青年,一般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;狭义上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称谓,指1968年到1978年自愿从城市到农村和农垦兵团务农或建设保卫边疆的年轻人,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只获得初中或高中教育。

2021年3月6日就是1971年的重庆知青赴滇(云南)支边50周年纪念日了。3月4日,《红土热血》出版30周年暨赴滇50年恳谈会在铁山坪举行。

从今天开始,将陆续推出系列文章,让我们回到历史的端点,感受那段真实的岁月,也给现在的年轻人补上那段历史记忆。

-2-

3月4日上午9点,铁山坪东方山水假日酒店3楼的宴会厅充满了欢声笑语,68位60多岁赴滇支边的老人齐聚一堂。

在2021年春天,他们在这里恳谈,深情回望红土高原。高兴欢喜在所难免。

有这次聚会,还得感谢组委会的7位成员,他们是陈与、陈可竹、张卫、胡长安、李剑秋、彭德林和王箐华。

今年也是《红土热血》出版30周年。1991年12月,122篇文章经92位作者之手,绘制出3000个日日夜夜,发生在红土地上的天方夜谭。这是一部赴滇支边青年实录。

我去了现场,老人们拿着书,看着影像,有的开怀大笑,有的眼眶湿润,心中感受百味杂陈。


1968年12月21日,晚上8点,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正在播送新闻节目,突然发布了毛主席最新最高指示:

“知识青年到农村去,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,很有必要。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,把自已初中、高中、大学毕业的子女,送到乡下去,来一个动员。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。”

1971年,在这个会场那时候的他们才15,6岁,背井离乡,带着激情、带着梦想,从重庆奔赴云南,参加建设,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云南。

如今,50年过去了,他们已过花甲之年,看着影像,回忆过往,难免心中感慨。

如今,还有些当年的支边青年分散在全世界。

四师16团11营青年干事熊晓春,从洛杉矶发来贺词——

少年热血赴南疆,华发半世话沧桑
弯刀铁锄泪血浸,竹楼茅舍歌舞扬
醉去犹叹红土美,醒来淡观渝水长
最忆悲壮大返城,版纳一呼今回荡

他们还组建了合唱队,在《红土热血》出刊之前,编排了《青春梦》组歌,在沙坪坝文化馆成功演出。30年来,难忘排练《青春梦》组歌的日日夜夜,当天,组歌中的四首歌再次唱响,献给春天。分别为《兵团战士之歌》《红米饭盐巴汤》《别了第二故乡》《我们相会在渝州》。

-3-

知青返城之后,知青岁月成为他们抹不去的印记。

如今,半个世纪过去了。

知青,终将老去或者离世,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宿命,无法逃避。

然而,他们不会遗忘历史,历史也不会遗忘他们。

接下来,推出的系列文章,以此来纪念她们、他们的“芳华”。


荐读

4000重庆青年的1971:赴云南支边50周年祭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重庆支边青年,已走过50年!

点击关注👉 知青情缘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